一、內存的作用
(相關資料圖)
內存也被稱為內儲存器,其作用是用于暫時存放處理器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盤等外部儲存器交換的數據,內存是外界與處理器進行溝通的橋梁。
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處理器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電腦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后處理器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二、電腦內存的結構
首先看下內存的構造,圖中的內存,這塊電路板就是PCB,這塊電路板上貼的一塊塊黑色的就是內存芯片或者叫內存顆粒,下面一排金色的就是金手指,它是插在主板上的內存插槽上的。內存PCB上還焊有電容,如果掉了電容的話,內存是不能正常運行的。
電腦內存金手指中間的地方有個缺口,這個就是防呆口,是為了防止不一樣代的內存誤差在內存槽上,以免燒毀的一個規劃。
這里要說一下,像圖中DDR4的內存,他的金手指兩邊是帶有一定弧度的,并不是平直的金手指,這是DDR4內存的獨特規劃,并不是質量問題。由于接口的改變,這也是DDR4內存和DDR3不再兼容的原因。
三、內存的規格
內存自誕生之日起,經歷了SDRAM、DDR 、DDR2、 DDR3、 DDR3L、 DDR4 等數代更新。別看內存種類有這么多,其實內存很好辨認,只需要看內存上的標簽貼紙,或者看缺口的位置就可以辨別了。
不一樣內存的防呆口位置不一樣,因此不能混插,如果強行混插的話,會有燒壞內存條和主板的危險。另外,如果是不一樣類型內存,是不能在同一個主板上運用的。
對于用戶比較關心的內存能不能混用這個問題,相同規格相同頻率(品牌不一樣)的內存條基本是可以混用的,相同規格不一樣頻率,例如DDR4 2400和DDR4 2133一般情況下也是可以通用的,只不過內存實際的運行頻率會向下看齊。
四、內存的容量和頻率
1、容量
即內存條的儲存空間大小,與硬盤容量一致,容量越大,可預讀或臨時儲存的數據量就越多。當內存容量占滿后會等硬盤保存部分數據以騰出內存空間存放新的臨時數據,從而造成系統卡慢。
一般來說只是上網辦公看視頻,系統內存4GB就足夠了,如果是規劃游戲等大型使用建議內存還是8G以上,越大越好。
2、內存頻率
與處理器頻率相似,都是指運行頻率,一般而言,頻率越高運行速度越快,對內存條而言意味著讀寫速度越快。常見的內存頻率有以下這些:
SDRAM: 100、133、166、200
DDR: 200、266、333、400
DDR2: 400、533、667、800、1066
DDR3: 800、1066、1333、1600、1866
DDR4: 2133、2400、2666、3200、3600
......
現在主流DDR4內存頻率已經達到2400MHz,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內存的頻率也將不斷提升。
五、虛擬內存
虛擬內存是計算機系統內存管理的一種技術。它使得使用程序認為它擁有連續的可用的內存(一個連續完整的地址空間),而實際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個物理內存碎片,還有部分暫時儲存在外部磁盤儲存器上,在需要時進行數據交換。通俗的將計算機系統會將你硬盤的一部分劃分成為虛擬內存進行運用。
在計算機發展早期,內存的容量往往較小,所以一定容量的虛擬內存可以有效提升了電腦打開更多程序的可能;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磁盤的讀寫速度遠遠低于內存,所以有時候電腦打開程序的時候會特別慢。
有些人認為虛擬內存設置的越大越好,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虛擬內存過大,既浪費了磁盤空間,又增加了磁頭定位的時間,降低了系統執行效率,沒有任何好處。如果內存比較小,一般虛擬內存設置比內存容量略大一幾百兆就可以了,不建議設置太大。
而如果物理內存足夠大,比如達到8GB/16GB,那么就把虛擬內存一般無需去設置或者設置的足夠小就可以了,建議不要關閉虛擬內存,要不然Win會提示內存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