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步入二十一世紀,計算機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就變得越來越廣泛。而現在,電腦早已是一個在全國各地、甚至各個家庭都已經普及的電子產品。在大部分的學校里,計算機也變成了學生必修的一 門 學科,而開始學習的第一節課,就是計算機的發展歷程。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同樣是計算機的發展史和第一代電腦產品,帶大家一起領略計算機在歷史時期的魅力。
起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46年的2月14日,在美國的費城,一臺由美國政府與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開發的自動計算機ENIAC面世,從此標志了 現代 計算機的誕生。在接下來的五十年代中,以ENIAC為代表的一批計算機開始在市場中被推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一代電腦”。第一代電腦,主要是基于 電子管 的工作原理而制作的,因此我們也將用電子管制作的電腦稱為“第一代計算機”。比如,剛剛提到的ENIAC中就使用了一萬八千多個電子管,并擁有七萬多個 電阻 器。除了ENIAC以外,第一代計算機中的典型的產品還有UNIVACI(于1951年推出)等。盡管以今天的嚴管來看,這些計算機只能說是“低級”、“笨拙”的,但它在當時卻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
特點
第一代電腦,與后來幾代的產品有著明顯的區別,其鮮明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計算機的構建基于電子管這一基礎元件;2.以穿孔卡片作為輸入(或輸出)設備,操作繁瑣,不夠簡便;3.完成了計算機從軍用到民用的過度,并開始投入工業生產;4.系統軟件原始,用戶需要掌握二進制語言等機器語言。
發展
從第一代的電子管計算機,逐漸發展成后來的晶體管計算機,再到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最后到現在的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一共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時間。這段時間里,我們的電腦也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體積越來越小,性能不斷提升,程序與操作不斷地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甚至,就連產品的種類也在不斷的變化、豐富著,衍生出了 筆記本電腦 、 平板電腦 等多種多樣的電子終端。
由此看來,我們的社會必然會向著電子化、信息化發展,為了滿足人們越來越豐富的需求,計算機也在不斷的更新進步,至于它會向著什么方向發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