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氫氧化鈉的溶解度(氫氧化鈉的溶解度曲線) 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氫氧化鈉的溶解度(氫氧化鈉的溶解度曲線) 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氫氧化鈉的溶解度(氫氧化鈉的溶解度曲線)
測試現場-溶液形成
(相關資料圖)
1.解決方案的概念和特征
【注意】①均勻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②溶液并不總是無色的,如藍色的 *** 銅溶液、淺綠色的氯化亞鐵溶液。③溶液中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視為溶質。④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體積≠溶質體積+溶劑體積。
2.物質溶解時的吸收和放熱現象。
物質溶解時,通常伴隨著吸熱和放熱現象。硝酸銨如果溶解會吸熱,說明溶液溫度降低;氫氧化鈉溶解時會放出熱量,說明溶液溫度升高。
【注意】氧化鈣遇水也會放出大量的熱量,但這個過程不是溶解放熱,而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量。
3.乳化現象
當清潔劑加入植物油中時,植物油分散成無數微小的液滴,但不能聚集成大油珠。這種現象叫做乳化。肥皂、洗發水等。都有乳化作用。
【注意】乳化不同于溶解。乳化是將不溶性液體物質分散成微小的液滴,而溶解是將可溶性物質分散成分子、離子等。
2.測試點的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中加入一定的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得到的溶液稱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能繼續溶解的溶液稱為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注意】在某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不能繼續溶解該物質,但也能溶解其他物質,如飽和硝酸鉀溶液中的氯化鈉。
3.結晶
冷卻熱飽和溶液(冷卻結晶):溶質通過冷卻沉淀。適用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化較大的物質,如硝酸鉀。
蒸發溶劑(濃縮結晶):通過蒸發溶劑使溶質沉淀。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的物質,如氯化鈉。
三個測試點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線
1.固體的溶解度
(1)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固體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量。
(2)影響因素:溶質的種類、溶劑的種類、溫度(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如硝酸鉀;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很小_,如氯化鈉;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3.溶解度曲線
(1)定義: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稱為溶解度曲線。
(2)應用:求出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判斷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或同一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4.結晶
(1)定義:在一定條件下,溶解在溶液中的物質以晶體的形式從溶液中沉淀出來。這個過程叫做結晶。
(2)方法:一般對溶解度不受溫度影響的物質采用蒸發結晶;對于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物質,一般采用冷卻結晶。
1.【常州,2019】下列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b .粉筆灰
C.面粉d .植物油
【解析】蔗糖溶于水,形成均勻穩定的混合物,屬于溶液;粉筆灰、面粉、植物油不溶于水,與水混合形成不均勻、不穩定的混合物。
2.將下列物質放入水中,可明顯降低液體溫度()
A.CaO B.NaOH
C.濃 *** 丁銨硝酸
3.【海南,2019】某實驗組進行物質溶解實驗。在20℃下,稱取2.5克、5.0克和7.5克氫氧化鈉固體,加入三個小燒杯中(都裝有50毫升水),使它們完全溶解。通過數字實驗測量了它們在溶解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如圖3-1所示。
根據這個實驗,關于NaOH在水中的溶解,你能得到什么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
(寫兩點,請根據例子回答)。
例子:證據:所有曲線都在上升。結
On: NaOH溶于水時會釋放熱量。
【答案】①證據:2.5 g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溫度上升最小,7.5 g氫氧化鈉溶于水時,溫度上升更大。結論:相同條件下,氫氧化鈉溶解越多,釋放的熱量越多。②證據:20℃時,7.5 g氫氧化鈉可完全溶解于50 mL水中。結論:氫氧化鈉易溶于水(合理)。
4.【2019青島】下列與洗滌相關的做法不合理的有()
A.用洗滌劑洗掉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漬。
C.用白醋(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清洗水壺內的水垢
d .用堿溶液清洗鐵制品表面的鐵銹。
【解析】洗潔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漬。a是正確的;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洗掉衣服上的油污,b是正確的;白醋中的醋酸可以將水垢中的碳酸鈣和氫氧化鎂轉化為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從而去除水垢。c是正確的;是碳酸鈉,碳酸鈉溶液不與鐵銹發生反應,所以不能去除鐵制品表面的鐵銹。d錯誤。
5.【濟寧,2018】為了探究物質溶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有同學設計了3-2ⅰ所示的裝置。將裝有飽和硝酸鉀溶液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向水中加入足量的X物質,攪拌。結合圖二中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推斷硝酸鉀溶液的變化是合理的()
①X為NaCl固體,試管內無晶體析出,硝酸鉀溶液仍為飽和溶液。
②X為NaOH固體,試管中無晶體析出,硝酸鉀。
溶液還是飽和的。
(3) X為NH4NO3晶體,試管內有晶體沉淀,硝酸
鉀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
④X為濃 *** ,試管內無晶體沉淀,硝酸鉀溶液。
是不飽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通過溶解度曲線分析,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X NaCl是固體,易溶于水,溶液的溫度基本恒定,所以試管中沒有晶體析出,硝酸鉀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x為NaOH固體,易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硝酸鉀溶解度增大,試管內無晶體析出,硝酸鉀溶液為不飽和溶液;NH4NO3晶體,易溶于水,溶液溫度降低,硝酸鉀溶解度降低,試管中有晶體析出,硝酸鉀溶液仍處于飽和狀態;x是濃 *** ,溶于水。當溶液溫度升高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加,所以試管中沒有晶體析出,硝酸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6.【德州,2019】如圖3-3,X和Y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溫度低于t2℃時,物質Y的溶解度小于x。
B.X和Y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C.點a表示x和y的溶液在t1℃不飽和
D.Y飽和溶液降溫后,溶質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解析】本題考查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溫度低于t2℃時,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所以A是錯誤的;X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Y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B是錯的;A點在X的溶解度曲線之上,Y的溶解度曲線之下,所以A點代表t1℃時X的飽和溶液和Y的不飽和溶液,所以C是錯的;y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所以溫度降低后y的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所以d是正確的。
我是超人老師,每天給大家更新小學初中資料。感覺好的記得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