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植樹節的由來30字(談談植樹節的由來) 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植樹節的由來30字(談談植樹節的由來) 相關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植樹節的由來30個字(談談植樹節的由來)
(資料圖)
三月,春天的樂章已經響起。走進花園,走進田野,走進森林,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綠色。
清新空的空氣,舒適的環境,和諧的生態,從種一棵樹開始...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植樹節。
在古代中國,有在清明節種植柳樹的傳統。
清明春雨豐沛,可以充分濕潤土壤。與此同時,天氣越來越暖和,陽光也逐漸燦爛。這些自然因素都是優優資源網種樹的有利條件。清明節植樹不僅成活率高,而且是古人寄托哀思、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對未來的希望的重要活動。
此外,植樹綠化道路在中國已有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
西北周名將魏孝寬在幽州上任后,下令所轄官道全部種一棵槐樹,代替土臺。這是歷史上之一個官員下令在路邊種樹。
用種植槐樹代替土臺,既能為過往行人遮風擋雨、遮風擋雨,又能免除百姓苦役,減輕地方財政負擔,可謂利國利民、造福萬代的大事業。
陜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也成為全國道路綠化的典范。
雖然中國古代有勸人種樹的傳統,但國家以朋友和資源網法律的形式規定植樹節,是現代的事情。為什么中國的植樹節最后定在3月12日?這前后經歷了三次變化。
(1)
1912年5月,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 *** 成立后不久,農林部成立,山林司主管國家林業局。1915年,林人感到國家林業不景氣,上書北洋 *** 農商部,主張將每年清明節定為“中國植樹節”。
同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北洋 *** 正式下令,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全國各級 *** 、機構和學校如期參加并舉行植樹節儀式,開展植樹活動。從此,中國有了植樹節。
(2)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 *** 下令全國將清明植樹節改為紀念總理逝世的植樹方式。從那時起,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3月12日,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天,被定為植樹節。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79年2月,在 *** 的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建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此后,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1982年植樹節, *** 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種下了義務植樹的之一棵樹。
如果地球上沒有森林會發生什么?
一些專家預測,如果地球上失去森林,大約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將面臨嚴重缺水。森林的喪失將使許多地區的風速增加60% ~ 80%,數億人將被風災奪去生命…
播種綠色,灑下一片希望。保護樹和樹,種樹,讓我們用綠樹與春天做個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