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亢龍有悔是什么意思(亢龍有悔打一正確生肖)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片)
第六爻:后九,康龍有悔。
易經從下到上排列每一個卦,但是之一個卦和第六個卦的名稱與中間四個卦的名稱不同。中間四位按數字排序,六為陰,九為陽,之一為楚。表示順序的數字在楚九后面,第六個為上九和上九。
從字面上理解“康龍有悔”這句話就不難了。“康”就是過度,過度,飽滿。對傳統的解讀太多,會做出讓自己后悔的事。這種解釋過于粗糙,甚至是錯誤的,未能解釋這個卦的真實內涵。
卦的核心是人格獨立,人格獨立是建立在心性獨立的基礎上的,是無條件的。我們的本性是獨立的,無條件的。我們的觀念會受到外界的影響,但我思維活動的獨立和自由是獨立的,無條件的。
子曰:“三軍可奪冠,匹夫不可奪志”。孟子曰:“貧賤不可移,富貴不可移,權貴不可屈。”都是這個意思。就算砍頭也改變不了我的想法。心的過程是獨立的,它包括兩個方面的獨立,判斷所依據的標準的獨立和判斷活動本身的獨立。
孟子說的“意內”,就是判斷所依據的標準的獨立性。“義”是判斷所依據的標準。它是自然存在于人們心中的,而不是外在的權威標準和教條。“外義”則相反,即不獨立,是一種依附。比如信上帝,信上帝,當你依附于上帝的時候,你會機械的選擇和判斷。除了上帝,還有一些理論是我們信奉的,機械地拘泥于所謂的體系。這個國家應該有民主制度,人民應該有投票權。企業相信制度,制度可以讓企業長盛不衰。其實都屬于一種迷信。當你機械地相信外在的東西,你也就放棄了獨立判斷,獨立思考,獨立選擇。
人的內心一旦被認可是獨立的,其他的外界情況,外界的東西都不是獨立的,這些東西總是在變化的。思考、判斷、選擇人的變化環境,才是正確的態度。一旦你認為除了你的思想之外還有獨立的東西,不管是宗教的還是學術的,你就會處于后悔的狀態。這就是“康龍有悔”的精妙之處。
它有另一層含義。《易經》重下卜,輕上卜,是指以民為本,官輔政, *** 為民服務。這意味著 *** 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的利益實體,獨立的利益,獨立的力量,會讓 *** 處于脫離人民的狀態,從而產生麻煩。
《香傳》云:康龍有悔,而不能久益。“過剩”不能長久。這是一種傳統的、主流的解讀,是粗糙的,并不意味著微妙的解讀。“康”不是由程度或時間的變化而產生的,而是從一開始就存在的。“龍”只是一種具象的存在,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一種“虛假的存在”。“康龍”的意思是真正的龍,實體的龍和“真正的”龍。
文言文的解釋比較到位,文言文的解釋比較古老,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經文本身。沒有文言文,我們就無法理解經文的意思。
文言文之一解釋很重要。9月9日“康龍有悔”,什么意思?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智者在下而無輔。動了可惜。”這之一種解釋保留了師生問答的形式。 *** ,官方, *** ,朋友和資源網, *** 給了自己獨立性,成立了獨立的團體,封閉的團體,脫離了民眾,孤立了自己。
“貴的沒位置”就是你有位置,但你不配在這個優優資源網中有位置。你做事的方式是錯誤的。“無位”其實就是無德,“德坐標”你的德不配有這個位。“高而無民”地位高,卻沒有人相信、追隨、支持你。"鼠尾草在較低的位置,沒有援助."很多品德高尚的人在人民之中,你卻得不到他們的協助,你成了孤家寡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做了什么,就會很麻煩。
這一解釋對于傳達這一關鍵信息非常重要。中國不認為 *** 本身是一個獨立的實體,不能脫離人民。
《文言傳》對第五條“飛龍在天,利大人”解釋如下:“一聲對應一聲,同氣相求。水濕了,火就干了。云隨龍,風隨虎。圣人,萬物皆見。住在天上的互相親嘴,住在地上的互相親嘴,所以都跟從自己的同類。”看似比較神奇,其實講的是一件事“和”。“同聲相應,眾望所歸”就是和諧。中國文化非常重視“和”,和諧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之一。現在,它意味著友好,而不是戰斗。而古漢字中的“和”指的就是交流。作為一個身居高位的成年人,你必須和人民講和,你必須感受到人民的民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贏得民心”。
在第五爻中,它是一個警告,但在第六爻中,這個警告變成了現實,所以“你有病就有后悔”。君主的心應該和老百姓連在一起。康龍后悔了,就失去了民心,就是你脫離了人民,有了自己獨立的利益。認為九五是好傳統,“康龍有悔”的出現是有時間順序的。其實狀態并不是按照時間排序的,“康龍有悔”可能出現在每一個卦中。九五是最有可能出現的,所以在這個六芒星給出了一個警告。
所以在爻之后,干爻特別加了一個“用九”。“九”雖然算陽,但也是一個“變”,包含陰的因素,會自動轉化為陰。“用九”的本質內涵是否定“陽”本身的實體性。具體來說,做占卜就是否定龍的實體,也就是否定“康龍”。
文言傳記對“康龍有悔”的第二種解讀是“貧之禍”。“窮”是極差,這是主流的解釋。沒什么特別的。
《文言傳》的第三種解讀是“康龍有悔,與時俱進”。要對照第三個“與時俱進”來看,與時代保持緊密聯系,不要脫離時代。“與時俱進”就是脫離時代,脫離人民。
第四種解讀是,“言多必失,方知不知退;知道自己存在,就不知道怎么死;如果你知道你不知道怎么輸。”知進退而不失義者,才是圣人。它只是一個圣人!“這句話講的是思維、判斷、選擇的獨立性。說實話就是實話。”知而不退,知而不死,知而不失”就是“失義”,也就是失去了思維的獨立性,對外來事物的屈從、沉迷、迷信。
綜上所述,這句格言的核心就是我們要摒棄那些阻礙我們人格獨立的東西。一旦建立了人格獨立和心靈獨立,所有外在的東西都不是獨立的,都是時刻變化的,以至于我們要時刻保持一種判斷選擇的狀態,而不是機械地觀察外在的東西。
中國是思想最獨立的,反對迷信外物,反對機械的固守。不能說資本主義不好,共產主義好。其實我們不相信機械地觀察什么,也不能說民主好,集權不好。這不是兩難。沒有一個教條或路線。如果不堅持,就會模棱兩可。
“君子動口不動手”應該一直都是對的。這是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根本區別。一開始我們講的是心性和變化,西方講的是堅持和對上帝和宗教的絕對服從。雖然宗教一直在從多神教向一神教轉變,但現代社會反對宗教,開始談思維。啟蒙運動用理性思考,但他們很難達到獨立思考和判斷的境界。
現代文明并沒有實現思想獨立,而是固守著一些東西:“主義”、“制度”、“路線”……最近美國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民粹主義反對“政治正確”,反對原來的領導人,破壞偉人的雕像。這就是“康龍悔”的發作。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外在的制度或教義可以堅持。一旦堅持,就會不好,就是“康龍”,“康龍”難免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