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為什么不能說端午快樂(端午節到底能不能說快樂?) 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端午為什么不能說端午快樂(端午節到底能不能說快樂?) 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到大家一些參考,一起來了解下吧!
為什么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能說端午節快樂嗎?)
今天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民間有掛艾草的習俗,有“早割不晚,長割不短”的講究。
(資料圖片)
在很多地方,劃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標配,也是大家都很期待的節日。
但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關于端午節你不能說“端午快樂”而要說“端午健康”的謬論越傳越廣。怕不明真相的網友不敢在朋友圈祝大家“端午節快樂”,怕被貼上“沒文化”的標簽,而是小心翼翼地學著別人說“端午健康”。
那么,端午節可以說是快樂的嗎?
那些發誓端午節不能快樂的人振振有詞地指出端午節是祭祀的節日,并引用傳說,說伍子胥自殺、救父、屈原投汨羅江都是在這一天。基于此,五月初五被直接定義為悲壯的日子,由此產生了端午節是后人祭祖的日子的說法。
此外,“楊光宇教授”被特別引述說,“是時候消除文盲了。不是所有的節日都能互祝幸福的,比如清明悠游資源網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每到端午節,就有人不明真相的傳播這類文章,好心提醒大家轉發。因此,可笑的是“楊光宇”中沒有這樣的人。
端午節的真相是端午節后有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的故事。是古人把自己的事跡和端午節結合起來了,而不是端午節是靠給這些人祭祀而誕生的。
縱觀端午節的起源,但從名稱上看,與大眾祭祀無關的端午、、五姐、女兒節等稱謂不下20個。
如今,隨著人們對假借專家名義流傳的不實言論的識別更加清晰,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糾結端午節能不能過得開心,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端午有益健康”的流毒說法依然是朋友們的主流。
在筆者看來,那些整天談論“端午安康”的人,只是顯得有點墨跡,生怕說錯了話開個玩笑,又能與眾不同,典型地屬于“裝”的范疇。
端午節可以說是快樂的嗎?在專家看來,端午節本身就有很多快樂的元素,很多習俗都是娛樂性的,完全是互祝幸福。而這個節日,也是一個充滿人情冷暖的重要人生節點。
據考證,端午節快樂是這個節日的固定問候語。每天,人們都會互相說“端午節快樂”。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人至今津津樂道的“健康端午節”,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它是最近才隨著社交媒體被發明的。
有網友認為,不管別人做什么,端午節我都會開心。不僅僅是我開心,我還希望在墳墓里的屈原開心,生不逢時不為人知,或者癲狂,或者悲傷。我希望一年中總有那么幾個節日,我們可以輕松地說出幸福,讓別人收到我們的祝福。所以我是幸福的,真心希望大家無論生死都能幸福。
有網友問得更直白,“我就問你,你吃粽子開心嗎?劃龍舟好玩嗎?出去浪,你開心嗎?”
這樣咄咄逼人的質問,你是開心還是不開心?
筆者贊同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的觀點。在她看來,說一句“端午節快樂”很正常。一些傳統節日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被附加了許多傾向性的東西。比如屈原投江的悲劇情節,就是當時的皇權希望這種愛國意識內化于人心。
王副教授認為,今天過分強化這些東西沒有太大意義。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只要你愿意,悠游資源網可以滿心歡喜地說“端午節快樂”。相反,那些對“端午節健康”三緘其口的人應該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