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gè)小知識(sh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huì)接觸到平水韻表(平水韻總目速查) 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xì)的介紹一下關(guān)于平水韻表(平水韻總目速查) 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資料圖片)
平水韻表(平水韻目錄速查)
我們寫詩詞的時(shí)候,經(jīng)常會(huì)遇到押韻的問題。比如有些詞不符合韻,卻符合韻。唐詩不用宋詞編的平水韻,但大部分符合平水韻。這是因?yàn)轫崟幻}相承。
下面,老街整理韻書的來源,以及106平水韻和206廣韻的異同,建議收藏備查。
古詩詞根據(jù)口語押韻。最早的韻書是三國時(shí)鄧?yán)婢幍摹妒⒗佟泛蛢蓵x時(shí)魯靜編的《紀(jì)昀》。
隋代陸法言編《切韻》193首,是韻書史上劃時(shí)代的作品。后來,用于詩歌和歌詞的韻書一代又一代地從《切韻》中繼承和改編。
唐玄宗二十年,孫密按切韻編唐韻195首,一聲一韻,二聲一韻。
北宋范真《東寨志》記載:“自孫敏收為唐云,所有書皆廢”。
可見,白居易、李商隱等詩人,其詩應(yīng)循唐韻而韻,科舉中的詩詞賦創(chuàng)作也必然以此為基礎(chǔ)。
但是,前面提到的這些韻書都已經(jīng)消亡了。
到了宋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邱勇等人“下令”在以往韻書的基礎(chǔ)上編撰《大宋再造廣韻》。后來,宋仁宗命丁度等人重修《韻書》,寶元二年(1039年)《集韻》成書。這些是正式的押韻書。
南宋時(shí),山西平水官員王文玉所著《平水新刊韻》共106韻。江北(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平水人劉淵寫了《任字新刊禮部韻》,將合用的韻合成107韻。
殷初,其夫撰《云富群語》,有106韻的版本命名為平水韻,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平水韻。
《大宋重建廣韻》和《聚韻》都是206韻,與唐詩用的唐韻接近,后來在平水韻中合并為106韻。
以下是平水韻、廣韻、吉韻的韻部對(duì)照表,推薦收藏。
董、二董(中)、三江、四知()、武威、、祁雨(莫)、八旗、九甲(界)、(夷)、(石)、石聞(辛)、十三元(元)
一(仙)、二(夜)、三(瑤)、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唐、八(庚)、九(青)、十(蒸)鄧、十一(后游)、十二侵、十三(談)、十四(鹽)、和
注:十四鹽(加嚴(yán)),十五鹽(題范),同韻;但《廣韻》是由鹽與甜、鹽與銜、嚴(yán)與泛三部分組成的。
一、二漲、三講、四篇(要停)、五尾、六語、七蹄(曬)、八蹄、九蟹(嚇人)、十賄、(海);
十一(準(zhǔn))、十二親、十三阮(雜)、十四旱(緩)、十五孟(產(chǎn))、十六銑(賢)
17蕭(小)、18喬、19郝、20郭(果);
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耿靜)、二十四(救世等。)、二十五(厚)、二十六、二十七(膽大)、二十八(閆妍)、二十九(門檻范)。
注:二十四炯(鄭錚等。)《集韻》、《廣韻》都做成兩本書:《炯單用》、《鄭錚》等。
送、宋(用)、三江、四知()、武威、、祁雨(黃昏)、巴戟(祭)、九臺(tái)、十瓜(怪);
11隊(duì)(替換廢),12震(砸),13問(砸),14愿(砸),15漢(換),16諫(罵),17手(行),18哨(笑),19效,19效。
二十(過)二十二、二十三陽(下)、二十四尊(勁)、二十五徑(證)、二十六里(等你)、二十七秦、二十八侃(侃)、二十九顏(顏)
注意:
11隊(duì)(代表廢物),“吉云”就是這樣?!皬V韻”分為兩部分:團(tuán)隊(duì),通用一代,專用廢用。
問題13(甭)《紀(jì)云》是這樣的;《廣韻》分為提問和單獨(dú)使用兩部分。
二十五徑(正帝),《集韻》和《廣韻》是兩本書:徑單獨(dú)用,正帝通用。
房一、二(燭)、三覺、四質(zhì)(外科梳)、五物(至今)、六月(無)、七(終)、八(七)、九(薛)、十藥(都鐸);
11莫(麥西),12,13支(德),14季,15何(譚),16葉(鐵葉),17洽(賢妃)。
注:五物(至今),如集韻,廣韻為二本:物只用,物只用至今。十六葉(職)十七絡(luò)(職),如集韻、廣韻為三部:葉與職共,絡(luò)與絡(luò)共,業(yè)與絡(luò)共。
此外,唐宋時(shí)期的人們用韻來寫詩和抒情詩。
《林茨·鄭云》出現(xiàn)于清代,是根據(jù)唐宋詞的實(shí)際情況,結(jié)合葛載韻而成。有平、上、曲等14個(gè)韻部和5個(gè)入聲,共19個(gè)韻部。
韻腳有很多疏漏,有些詞符合韻腳卻不符合韻腳。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宋詞不押韻,因?yàn)樗未鷽]有押韻,都是按韻。
老街味道
菩薩原詩十首,奇秀異花,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