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1秒鐘等于多少毫秒(一秒等于60毫秒) 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1秒鐘等于多少毫秒(一秒等于60毫秒) 相關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一秒等于多少毫秒(一秒等于60毫秒)
(資料圖片)
我是誰,我在哪里,我看到了什么?不能用手電筒照射(移動時光線在標簽內部,所以不能用手電筒照射)。
這就是傳說中的飛秒拍攝技術。
飛秒(Femtosecond)也叫飛秒,簡稱fs,是測量時間長短的計量單位。飛秒只有千分之一秒,即1e 15秒或0.001皮秒(1皮秒就是,1e 12秒)。即使是每秒飛行30萬公里的真空中的光,也只能在一飛秒內行進300納米。
說到秒,感覺是最快的。其實還有其他我們想象不到的,比如下面這些數據。
1秒=1000毫秒
1秒=1,000,000微秒(μs)
1秒=1,000,000,000納秒(納秒)
1秒= 10億皮秒(ps)
1秒= 10億飛秒
我下巴都驚呆了,這么多零夠半天了。
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教授哈羅德·尤金(Harold Eugene)“Doc”Edgerton早在1964年就使用每秒100萬幀的高速相機拍攝了一顆子彈穿透蘋果的照片。
但50年后,人類,具體來說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拉梅什·拉斯卡爾(Ramesh Raskar)的團隊,創造了一種每秒可以拍攝一萬億張照片的相機,比金頓的相機快一百萬倍。
這就是飛秒攝影的誕生。
你可能會想,這么快的攝像技術有什么用?
會有很大用處。例如,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光的運動。
有了飛秒攝影技術,雖然光速不變,但它的運動再也無法超出人眼的分辨范圍。
就像我們打開房間里的一盞燈,可以看到燈先照在哪里,再照在哪里。換句話說,光速在我們眼中是“慢下來”的。
如果我們制造出持續幾飛秒(1015秒)的激光,那么我們就能制造出像子彈一樣的激光束。當然,這種激光以光速運動。它的速度是普通子彈的一百萬倍。
現在用激光子彈射這個可樂瓶。我們會看到什么?
嗯,你剛才看到的整個畫面,發生在不到1納秒(109秒)的時間里。
我們看到的是100億倍稀釋后的時間。如果用普通子彈重復這個實驗,我們要花整整一年的時間才能看到子彈從可樂瓶底移動到瓶口。
我們看到的其實是散射光。它們不是沿著原來的路線走,而是進入我們的眼睛(也就是晶狀體)。這種現象在這種輕子彈打在可樂蓋子上時尤為明顯,因為很多光子無法穿過蓋子,被強行驅散。
因為水瓶上部有氣體,所以可以看到光線在那里反彈,在桌面上反射出的波紋。
拉斯卡爾解釋說,由于這種攝影技術接近于“與光同行”,在某個時刻,相機捕捉到的事件“交叉”了,后來的事件提前曝光。利用相對論修正扭曲的時間空,可以重新得到時序正常的圖像。